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氢能行业一周动态(7.5—7.11)

氢能行业一周动态(7.5—7.11)

时间:2024-07-20
浏览量:16394
分享:

政策动向


发改委: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通知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完善园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运输工具低碳零碳替代。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

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国管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在工业、信息通信、能源、互联网、金融、公共机构6个领域,对照《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推荐一批能效水平高且绿色低碳、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的绿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类型包括智能计算中心、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


武汉:2027年推广氢车2500辆

近日,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征求《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意见》提出,健全完善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体系,构建“一核(武汉经开区)一都(青山区)两翼(东湖高新区、临空港开发区)”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力争到2027年将武汉市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引领区,全市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00亿元,氢气总产能达到4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20座,燃料电池汽车突破2500辆,形成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重要氢能枢纽城市。《意见》还提出武汉将争取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广州:推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最高奖励5000万

7月8日,广州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用以推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推动规模化应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车辆示范运营。《通知》就推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推动规模化应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车辆示范运营等4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奖励标准和申报条件。其中对为广州获得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考核“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积分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参照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原则上每1积分奖励5万元,每个企业同类产品获得中央、省级、市级奖励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六盘水:全力降低氢运输成本

7月9日,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再发布了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全力降低氢气运输成本,推进30MPa及以上氢场馆拖车应用,推进氢运输管道建设;对氢能车辆在六盘水市范围内高速公路通行费用,按照发票面额10%予以补助,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对通过省内高速公路的氢能车辆减免通行费。


内蒙古察右中旗:有望成为京津冀等地区重要氢能供应基地

7月8日,察右中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察右中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文件指出,以“设备更新+链式突破”为双核驱动,聚焦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装备三大主攻方向谋划项目。依托风能资源优势,重点布局风机、发电机、主轴承等核心部件制造,构建风电装配全产业链延伸。谋划新能源充电设施及高端零件项目,强化产业协同。打造“风光氢储+高端制造”一体装备集群。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制氢的一体化发展,确保绿氢生产的稳定供应。未来,随着输氢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望进一步扩大绿氢产能,成为京津冀等地区的重要氢能供应基地。“十五五”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50亿元。


行业资讯


国内首批以厨余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完成船只加注作业

近日,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厨余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成功完成对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加注作业。“中远海运洋浦”轮是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由中远海运集团所属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船舶总长366米、型宽51米,最大装箱量16136TEU,由中远海运集运运营,部署在远东-美东航线上。本次加注的绿色甲醇,其原料并非来自传统化石能源,取自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


东莞首批氢能两轮车投运

近日,东莞市氢能两轮车量产发布暨投运仪式活动圆满举行。青岛阳氢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东莞新锋阳氢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堂镇投放首批50辆氢能二轮车,以中堂镇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为中心,辐射中堂全镇,打造氢能二轮车外卖配送示范应用场景。这是东莞市首个纯商业化运作的氢能应用场景。2025年底前,新锋阳氢将与东莞美团携手逐步推广氢能二轮车200辆。


我国首款氢燃料电池飞机上天

近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杨凤田院士团队自主研发,我国首款四座电电混合动力飞机RX4M在沈阳法库财湖机场成功完成首飞,采用了电电混合动力系统。该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400公斤,有效载荷320公斤,最大航程400公里,续航时间2小时。在起飞和爬升时由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共同供电,巡航阶段则由燃料电池单独供电并为锂电池组充电。本次应用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由大连化物所设计,并通过大连化物所技术转化的国创氢能公司集成,突破了高效轻量化空气供给、氢气引射回流、一致性、综合热管理等系列关键技术,系统质量比功率达1000W/kg,且可通过模块串并联实现功率线性扩展。


大安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即将投产

近日,由国家电投集团吉电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安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目前建设已进入尾声,正在进行设备联调联试,预计7月下旬产出首批绿氨。大安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59.56亿元,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每年减少碳排放65万吨,相当于13万辆燃油汽车每年尾气排放量的总和。该项目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绿氢合成氨标杆项目。


国产65cm幅宽阴离子交换膜顺利交付

近日,国内AEM阴离子交换膜研发制造商—苏州市志青博材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过9个月的产品前期验证周期后,完成了幅宽65cm、厚度60μm的阴离子交换膜订单的交付,该批产品将应用于某电解槽企业的兆瓦级制氢项目中。目前该公司现已实现20-100μm厚度全覆盖、80cm超大幅宽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可稳定交付均质膜、增强膜、消氢膜等差异化产品矩阵,满足电解槽、液流电池等场景对高性能膜材料的严苛需求。


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投产

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32万吨首期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项目一期配套143万千瓦风电光伏及680兆瓦时储能系统,年产绿色合成氨达32万吨。按照规划,三期全部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52万吨。该项目借助AI驱动、“随风而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实现100%绿电直连,做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此外,远景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以前瞻性的算法调度和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运行,确保每一度绿色电力都被最大化利用,实现了整体系统的稳定。


氢车上半年销量下降46.8%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今年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188辆,同比下降81.5%;销量为251辆,同比下降76.4%。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为1364辆,同比下降47.2%,累计销量为1373辆,同比下降46.8%。尽管氢燃料电池汽车各类订单、投放、招投标信息不断,但由于今年作为“十四五”补贴收官年,2025年企业战略相对保守,对延续政策持观望态度,如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氢车产销量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欧盟通过低碳氢授权法案

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期待已久的授权法案(DA),明确了低碳氢及其衍生物的定义。根据新标准,氢要符合资格,其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化石燃料至少减少 70%。该法案涵盖的生产路径包括带碳捕集与封存的天然气重整(CCUS)和非可再生电解制氢,但未提及其他生产方式。规定只有储存在欧盟境内或等效外国监管下的经认证地质站点中的二氧化碳,才会被视为永久封存。存在泄漏问题的储存站点将被排除在外。同时欧盟委员会将天然气的默认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从 8.4 克 / 兆焦下调至 4.9 克 / 兆焦,甲烷泄漏设定为 0.19 克 / 兆焦,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此外,欧盟计划在 2028 年 7 月前引入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排放值。


部分内容来源于行业协会公众号、行业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