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ESG&碳市场一周动态(9.6—9.12)

ESG&碳市场一周动态(9.6—9.12)

时间:2024-07-13
浏览量:18512
分享:

政策动向


山东省印发《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

9月8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明确推动企业绿色化转型,省级筹集2000万元资金支持节能降碳。对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优化管理等措施实现降碳的企业,以及新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的单位,按照规定给予奖补,其中绿色工厂最高奖补80万元、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最高奖补60万元、绿色工业园区最高奖补100万元。政策自印发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旨在通过资金激励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升级,推动节能降碳取得实效。


环境保护税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将挥发性有机物全部纳入征税范围

9月8日,环境保护税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2016年制定环境保护税法时,仅将苯、甲醛等18种纳入征收范围,此次修正草案将挥发性有机物全部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旨在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考虑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多、监测计算复杂、征管难度大,修正草案拟授权国务院对现行规定以外的挥发性有机物先行开展征收环境保护税试点,并制定试点实施办法,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同时规定国务院自试点实施五年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情况,并提出修改法律建议。


国家认监委秘书处关于印发第一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专用实施规则(试行)的通知

9月9日,国家认监委印发了首批17类产品的碳足迹标识认证实施规则(试行),这是中国在该领域的首套统一规则,为认证机构的核算、核查等工作提供了权威的全国性实施规范。产品覆盖光伏组件、锂离子电池、电炉短流程钢铁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公告《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5年版)》

9月11日,为加快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利用,提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5年版)》,主要面向工业固废减量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四个领域。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

近日,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就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规范披露。此次《指南》修订围绕“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重点针对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提供详细举例,并提供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如提示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和披露示例,核算能源用量的具体方法和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和耗水量的计算公式等;同时明确具体信息披露要点,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减排信息、能源总消耗量、总耗水量等具体信息披露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文件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推动专业大模型在电网、新能源、煤炭、油气等领域应用,探索百个典型低碳应用场景,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到2030年,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形成绿色、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在节能降碳、智能运维和能源系统优化中全面落地。


行业资讯


新加坡央行获5.1亿美元支持亚洲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9月8日,新加坡央行宣布已获得5.1亿美元承诺资本,用于支持东南亚和南亚绿色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基金。该基金名为“绿色投资伙伴关系”,将支持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可持续交通等领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表示,此次融资由多家重要的区域和国际机构筹得。出资方包括专注于亚洲市场的汇丰银行(HSBA.L)(0005.HK)、澳大利亚政府以及新加坡国有投资者淡马锡(TEM.UL)等。


国家副主席韩正提出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四点建议

9月9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并指出,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韩正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互联、智慧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有效落实;二是共同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联合开展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研发,推动能源电力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共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加强能源可及性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和水平;四是共同推动能源资源和产能合作。推动跨国、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联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9月9日,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本届联大主题是“携手共进:促和平、发展、人权八十载,继往开来,再谱新篇”。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表开幕致辞,呼吁弥合分歧、重申国际法承诺、加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支持发展中国家,并强调各国必须“重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信念”。此次大会期间,将举行第一届可持续、包容和韧性全球经济双年度峰会,旨在落实发展融资承诺、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气候峰会,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召开前,评估各方气候行动计划与融资落实情况。


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

9月1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介绍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碳强度下降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进度符合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目标。截至2025年6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22.2亿千瓦,占比60.9%,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覆盖全国碳排放量超60%,累计成交量6.7亿吨、成交额459.3亿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启动,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交易。


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拟提请二审

9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二次审议了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草案、生态保护编草案、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对首次审议中提出意见的修改完善进行二次审议。此次审议主要涉及内容包括:在总则编草案中,增加“维护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表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及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在生态保护编草案中,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规定。在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中,完善了关于绿色交通、绿色建造、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定;明确有关企业应当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加工利用水平,增加相关禁止性要求;增加规定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标识认证制度;明确国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有关规定;增加对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年度排放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要求等。


全国碳市场建设会议在深圳召开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深圳召开2025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全面落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强制碳市场,稳步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积极发展自愿碳市场,完善方法学体系,拓展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场景,推进跨境碳交易;着力提升市场活力,扩大交易主体规模,丰富交易产品,强化监管;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健全核算、报告和核查制度,提升企业碳排放统计能力;同时强化第三方机构监管,完善管理体系,打造高水平碳排放管理队伍,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碳市场机制。


北京通州启动全国首个城市绿地碳票试点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全面启动城市园林绿地碳票建设,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地区。园林绿地作为重要碳汇,其核算受人为管护影响而面临挑战,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将率先开展方法学研究,针对乔木林、湿地、草坪等复合生态系统,明确监测指标、核算边界及动态影响,首批项目落地张家湾公园。试点将开展碳汇量精准核算、第三方核查等环节,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备案登记,形成首批可上市交易的城市园林绿地碳票。碳票收益将反哺公园环保设施和生态修复,探索“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价值增值—再投入保护”的良性循环。


西班牙颁布气候紧急计划强制要求企业碳披露

近日,西班牙在经历烧毁超过30万公顷的野火后,正式推出全面气候紧急计划,强化企业披露规则并加速清洁能源转型。该战略旨在加快国家脱碳进程,同时保护经济免受不断升级的气候风险影响。该计划的核心变革在于立即实施强制性碳报告制度:企业需于2026年报告2025年度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数据,大型企业自2028年起须增加范围三排放报告。自2026年起,企业还必须提交至少五年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此外计划还设立了国家民防与应急管理局,建立全国性气候避难网络,并出台更严格的森林管理法规。高风险区域的建设将受到新限制,这将重塑住房和土地利用政策。


部分内容来源于行业协会公众号、行业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