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ESG&碳市场一周动态(3.22—3.28)

ESG&碳市场一周动态(3.22—3.28)

时间:2024-07-13
浏览量:13337
分享:

政策动向


自然资源部启动新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工作

3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的通知》。此次遴选的推荐范围为省级绿色矿山中实现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矿区环境生态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区和谐化,满足“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要求,表现较为突出的独立矿山企业。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不超过本省省级绿色矿山名录总数一半的基础上,遴选推荐非油气类矿山数量不超过25个、油气类矿山数量不超过10个。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扩围方案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

3月2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提出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均可提出方法学建议,建议应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和产业政策要求,体现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法学建议材料需按要求编写,并附上相关案例,于2025年4月25日前通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提交。生态环境部将常态化开展方法学建议征集和评估遴选工作,结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求,择优分批次发布相关方法学。


生态环境部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明确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的基本思路、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该方案强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引擎,推动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实现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的全流程智能化。方案提出分“两步走”,2027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2030年实现系统性重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跃升,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全面实现。方案还要求加强新技术评估与应用,鼓励试点先行、创新驱动,以降低改革风险、加快突破瓶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行业资讯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二十项共识,聚焦绿色发展与环境合作

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日本东京同日本外相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对话达成加强绿色发展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共同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等二十项重要共识。


生态环境部提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扩大全国碳交易市场

3月23日至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中国将通过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分阶段转向碳排放双控,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并探索配额分配,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攻关及数字治理,健全财税金融等绿色机制,加强南南合作及绿色贸易等气候国际合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


生态环境部提出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3月23日至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雄心,更需要实现雄心所必须的实施手段。未来,中国将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落实“3060”目标。中国将通过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碳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推广绿色科技创新应用、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攻关关键技术、建设数字生态文明,并坚持多边主义遵循气候公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5年财政政策将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支持

3月24日,财政部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同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包括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267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44亿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政策还涉及支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如“三北”工程补助资金120亿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资金129.5亿元等。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政策将研究建立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低碳转型、碳汇能力巩固和提升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

苹果宣布7.2亿元投资基金,加速在华清洁能源发展

3月24日,Apple宣布启动第二期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承诺投资7.2亿元人民币,旨在通过支持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加速中国电网清洁化,助力其供应链在2030年前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该基金将优先支持包括早期开发阶段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目标是每年为中国电网新增约 55 万兆瓦时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自2015年以来,Apple整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超55%,持续推动供应链脱碳以实现2030年全产业链碳中和目标。目前,苹果公司在华约三分之二生产已使用可再生能源,100多家供应商参与转型。


欧盟批准德国50亿欧元工业脱碳补贴计划

3月24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总额为50亿欧元的德国国家资助计划。根据计划,德国政府将与受资助企业签订为期15年的“气候保护合同”,通过电气化、利用氢能、碳捕集与封存、碳捕集与利用、能效提升等措施,帮助工业减少碳排放。具体项目包括水泥和石灰行业的燃料转换、化学行业的电气化改造以及改进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等。项目需在3年内实现减排60%,项目结束时实现减排90%。这一计划有助于德国实现其能源和气候目标,同时为欧盟的可持续繁荣和竞争力目标作出贡献。


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开钻,中国海油海底封碳再升级

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恩平15-1油田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实施CCUS项目可实现油田增储上产与绿色低碳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此次开钻的CCUS井设计井深3243米,创新采用“老井新用+分层注气”模式,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多项技术保障井筒完整性,实现井下分层注气的精细化调控,最大程度提高驱油增产效果。


亚洲有望成为碳交易核心枢纽

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报告称,亚洲有望成为碳交易核心枢纽,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在气候变化缓解方面作用关键。亚洲正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能源、农业、废物管理、建筑、交通是重点行业。在绿色技术领域,亚洲进展迅猛,中国、日本、韩国引领先进电池材料创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在多国形成集群。亚洲拥有全球约70%的氢气电解槽产能。报告建议加强碳市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绿色技术的协同整合,充分利用可持续转型的双赢机会。


中法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3月27日,中法两国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发布联合声明,重申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坚定承诺,维护多边主义,支持《巴黎协定》及其温控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双方将加强在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能效和去碳化方面的合作,包括实现能源系统转型,逐步脱离化石燃料,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

3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2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其中,核发绿证2.56亿个,同比增长5.4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62亿个,占比63.32%,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6.4万个;交易绿证2840万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1261万个。截至2025年2月,全国已累计核发绿证54.4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6.91亿个;累计交易绿证6.34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76亿个。


新版重柴车排放标准制定中,氢燃料发动机拟纳入监管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国家标准《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2018) 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完善重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支撑我国重型汽车环境管理工作。修改单征求意见稿针对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调整,并将氢燃料发动机纳入监管范畴。


山西财政安排78.7亿元助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近日,山西省财政厅今年共安排资金78.7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其中,27.6亿元用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黄河保护治理,提升华北地区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筑牢黄河、海河两大流域生态安全屏障。41.9亿元用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重点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着力提升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9.2亿元用于自然资源勘查利用,加强新一轮地质勘查,探明省内矿产资源储量,为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资金支持。


沙特阿美首个DAC项目,助力沙特迈向净零

近日,沙特阿美与西门子能源合作推出沙特首个直接空气捕获(DAC)测试装置,预计每年可移除12吨二氧化碳。该装置将用于沙特阿美将测试适应当地气候的先进二氧化碳捕获材料,旨在降低成本,推动DAC技术在沙特乃至全球的广泛应用。此前,沙特阿美全资资产已设定2050年范围1和范围2净零排放目标,并围绕能源效率提升、燃烧和甲烷减排、碳捕获与封存、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五大领域展开行动。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第二版企业净零标准草案

近日,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第二版企业净零标准草案,以1.5摄氏度升温目标为基准,帮助企业制定净零目标,实现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新版草案在净零承诺、目标设定、表现评估等方面更新,要求企业制定转型计划,对基准年温室气体排放获第三方有限鉴证,对不同范围碳排放做不同要求,给出残余排放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应用缓解措施,提供进展指引并要求企业设定新目标。


部分内容来源于行业协会公众号、行业媒体平台。